您的位置: 首页 >详细内容

“海滨牛角包第二代传人”陈明华潜心钻研32年——牛角尖里“钻”出驰名牛角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5-13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把一只牛角包的制作工艺,持续钻研32年之久,并乐在其中,这位爱钻“牛角尖”的人物就是湛江海滨宾馆西厨班长、高级点心师陈明华,也正因为他这种至臻至美的追求精神,被誉为“海滨牛角包第二代传人”,其做出来的牛角包,口感香味浓郁,酥软中又带嚼劲,被称为“广东第一包”。 “牛角包”背后的故事 陈明华1981年起从事点心行业,1984年进入海滨宾馆跟随法式牛角包大师学习牛角包技术。“这个牛角包的制作工艺,是我们当年向法国厨师进行技术交换得来的。”陈明华告诉记者,当初海滨宾馆也有一门独到的菜肴制作工艺:炸子鸡,皮酥肉嫩,口感上与法式牛角包非常相似。基于这个原因,陈明华和法国大厨同处的一段时间里,进行了厨艺的深度交流,并把炸子鸡与法式牛角包进行厨艺技术的交换。当初向法国大厨学习牛角包技术的,除了陈明华,还有另一个后来改行的厨师。一直坚持做到现在的只有陈明华。 据陈明华介绍,最初的牛角包制作工艺全部是纯手工,每天最多只能出炉100多个。能品尝到的食客也是寥寥无几,在很长时间里,海宾宾馆把牛角包只作为招待贵宾的一道名点心。 制作出“广东第一包”,年产值400多万元 陈明华制作的牛角包名气越来越响,纯手工制作的模式已经供不应求,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也为了打响湛江名点心的追求。陈明华在坚持选料、制作、工艺等严格按照秘方工序进行之外,开始了半机械化的制作尝试。“别看一个小小的牛角包,从和面开始,必须要经过两次冰箱的储存,面团要超过72小时后,才可以按照传统的制作流程制作成品。”陈明华为了保证半机械化制作的口感不变,进行了数年的精心实验,终于在传统配方下,制作出了较之前更胜一筹的皮酥、肉软、柔心的牛角包。“凌晨5点起床,一直忙到当天晚上,实验出来的牛角包难以计数,好长一段时间里,我的主要食粮除了牛角包还是牛角包!直到制作出自己越吃越爱吃的味道。”据悉,半机械化制作后,海滨宾馆每天销量达2000多个牛角包,年产值400多万元。很多食客都是冲着牛角包来的,就连到湛江旅游的外地游客,品尝后仍念念不忘。为了学习到更精湛的技术,融入更多的创新工艺,陈明华先后到广州、中山、南宁等地星级最高的宾馆,进行牛角包工艺的观摩、学习与交流。但至今为止,陈明华制作的牛角包仍然无人能及。 打造湛江名点心名片做好传帮带职责 陈明华被誉为“海滨牛角包第二代传人”,曾在1992年湛江市点心大赛中获一等奖,在2013年湛江市海鲜美食节、海鲜美食烹饪大赛上,他制作的海滨牛角包获“湛江海鲜美食八大名点”称号。陈明华说,我希望把这个牛角包向外地推广,作为湛江本土一个名点心名片来经营,打造湛江高端餐饮文化的品牌。尽管我用了30多年的精力来打造这只牛角包,但至今不悔。今后我将更加精益求精,做得更好。陈明华告诉记者,他目前有5个徒弟,每一道工序,他都严格做好传帮带的师傅职责,力求制作工艺不打一丝折扣传承下去。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