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风采】遂溪县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开发孔子文化城速度赢得赞扬
湛江日报记者 钟邦国
烈日酷暑三伏天,孔圣山上炽如煎。晨曦斩荆饮朝露,晚霞归家抖赤烟。凿石动土辟峡谷,晴尘雨浆亲脸面。遂溪县领导作的一首诗正是遂溪县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员工的真实写照。
两年来,该公司在遂溪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以超常规的工作劲头,推进孔子文化城项目(孔圣山公园)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速度之快,效果之好,赢得全县一百多万父老乡亲的盛赞。
2016年6月28日,孔圣山公园开门迎客,至现在每天,孔圣山公园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在我市县级公园中出现少见的爆棚现象。该县主要领导说,该公司创造了孔圣山速度和孔圣山精神,值得全县人民学习。
顶烈日冒酷暑迎难而上
2015年,遂溪县委县政府顺应遂溪人民多年的斯盼,做出了规划建设孔子文化城的决策。4月底,成立了遂溪县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孔子文化城的开发建设,刚刚结束驻京工作的邓雄东被任命为公司总经理,公司还招聘了财务、文员等两男两女共四人。
6月28日,孔子文化城筹建指挥部正式挂牌成立。
邓雄东回忆,他们刚刚接任孔圣山这份工作时,真的感觉压力非常大,因为这个项目是该县的一号工程,也是遂溪人民群众期盼了几十年的大工程、大项目和民心工程。一开始,大家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压力,更有无路可寻的茫然。
万事开头难。最初的工地杂草丛生、蛇鼠乱窜,根本无路可走,机械无法进场作业。同时也为了能顺其自然,避免机械作业对原生态环境的损坏。从定位、放线到清表、规划等工作都是人工进行。每天一大早,邓雄东带着公司的几个员工和招聘的临时工,钻进荆棘丛中去拓荒。
当时正值盛夏,户外温度甚至高达42度。为了避免蚊虫蛇鼠的叮咬,也为了避免荆棘划破肌肤,再热大家也得穿上厚厚的长袖衣服。长袖衣服一穿上去已经满头大汗,每次从工地回到指挥部,大家的衣服就像刚淋过一场大雨一样,都湿透了,脱下的衣服都扭出水来,整个人像要虚脱一样。
拓荒之路往往危险重重。有一次,一名员工掉进一人宽的井里,如果不是被及时发现就没命了。上山时,大家钻进灌木丛中,往往是你不见我,我不见你,只能靠呼喊来彼此照应。就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他们一步一脚印艰难地走了过来。“当时指挥部设在县畜牧局养殖场,吃饭时,我们还未端起碗,满天的苍蝇就扑过来和我们抢吃。晚上睡觉,满屋的猪尿猪屎味。”
除了工作环境的艰辛,还有迁坟等工作的艰难。但大家没有退缩,迎难而上,对群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真诚和负责任的态度打动群众。正像邓雄东所说一样,做群众工作就是要细致入微,用细微上的关爱,温暖着群众的心,融洽的种子就在群众心中植下、发芽,群众的观念就逐渐改变了。
随着工程建设的逐步推进,周边群众也由之前的怀疑转变为大力支持。当地老板和村民主动征迁、捐物,一些群众自愿到工地当义工,帮助建设。征迁等前期工作顺利进行,仅用半年多时间就完成了征地380亩、收地92亩、拆房92栋、迁坟560多座等前期工作,保证了整个工程建设得以顺利推进。
桥头村老村民小组长陈光永,开始时对项目建设有着多方成见,后来经过细致的思想工作,加上他看到公司员工付出的汗水和建设现场日新月异,备受感动,以实际行动支持项目建设,将自己拥有使用权的10亩土地无偿献给孔子文化城建设。
顾大家舍小家不分昼夜
为了早日建好孔子文化城,造福遂溪百姓,邓雄东等人放弃了所有节假日,加班加点,夜以继日。每天工作都超过10个小时。每个建设者都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上,无暇顾及自己的家庭。只有生病了才不得不休息一下。
2016年元旦至春节期间,寒潮天气,阴雨不断,无法按进度施工,严重影响了工期。为了保证按时按质完成工程,在邓雄东带动下,公司员工想尽了一切办法,牺牲个人时间。“如果下半夜可以施工,我们就去施工;下半夜天气好,我们也会下半夜亮灯去加班加点。”邓雄东说,加大人力物力机械投入,本来是一个人的工作, 他们可以加到两个三个,这样几倍的投入就能把时间抢回来,但在抢时间的同时我们仍然坚持保证工程的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
两年来,该公司的员工们就是这样以“5+2”和“白+黑”的工作劲头下沉到工地上,真正做到谋事业为大家,抓建设舍小家。邓雄东的妻子说:“雄东原驻京负责工作时还有假期陪陪孩子,现在为了做好工作他长期住在工地,所有的节假日都与他无缘了。”他的女儿也经常责怪父亲都在一个县城,为什么很少回家看望她。
这就是孔圣山精神!公司员工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如孔圣山公园中的绵绵柔水润泽着遂溪人民。邓雄东回忆,公司前前后后招收了不少员工,但很多人受不了苦选择离开了。“现有留下来的,可以说都是建设孔圣山的功臣”邓雄东感慨道,他们不怕辛苦不怕累,孔子文化城是遂溪人民的一项民心工程,也是遂溪人民期盼已久的一个大项目,把它建设好是我们的使命。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